咨询热线:010-61813199
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解读(摘要)
0
发布时间:2016-06-21 来源:

关于《机械工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解读(摘要)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   陈斌

 

前言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之一。当前,我国机械行业分化明显,新兴制造业发展达猛,高端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同时落后产能过剩、先进产能不足,中低端产品富余、高端产品短缺等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制约了机械工业整体转型升级的步伐。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制造强国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机械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经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抓手,以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以加快创新发展为根本,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促创新、补短板、调结构,优环境、推应用、增效益,推动机械工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四个坚持)

坚持创新驱动。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制 度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专用装备自主供给能力。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跨领域、跨行业、跨企业 协同,加快开放合作,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 场个性化需求,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推进机械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企业主体。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发挥企业在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中的主体作用。

(三)目标任务

到2020年机械工业转型升级、降本培效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增长。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过剩产能基本退出,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短板装备实现重大突破,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抓任“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机遇,机械工业产品在出口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六大重点任务)

(一)加快技术创新(依托三个专项工程)

依托智能制造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智能传感控制、智能检测装配、智能物流仓储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创新,在电力装备、机床、汽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选取至少60个试点项目推广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

智能制造工程2015年工信部开始组织实施。

智能制造示范试点2015年、2016年两年共安排了109个项目。

智能制造专项2015年、2016年两年共安排了226个项目,其中有机械工业129个项目。

依托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利用技术改造资金、专项建设基金、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等,在自动化生产线、在线检测控制、国产数控系统更新改造老旧机床以及清洁生产、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治理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据了解,今年已安排两批专项建设基金约600亿,但用于机械工业的金额不多。资金安排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依托工业强基工程,推广高速精密轴承、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高参数齿轮及传动装置、先进铸造工艺等关键技术的示范应用,推进轴承、液压件等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机联科技部围绕高端轴承、液压密封件、齿轮传动、仪器仪表及传感器等关键领域,提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项目建议,井上报科技部,争取纳入国家科技计划。

据了解,工信部2016年安排机械行业强基工程61个项目,15.85亿元。

(二)实施专项工程(四个专项)

组织开展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利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中国制造2025”专项资金等现有渠道,重点支持长期依赖进口以及“中国制造 2025” 战略产业亟需装备的研发生产。

工信部正在组织制订《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实施方案》。重大短板装备是指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国产装备难以满足重大技术装备或高端产品生产的需要,主要依赖进口的重大专用生产装备、专用生产线及专用检测系统。

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初步考虑的重点是:

1.“中国制造2025”战略产业亟需装备所需的专用生产设备和专用检测系统等;

2.批量生产高端产品所需的保持质量、精度、效率一致性的专用生产线和专用检测 系统;

3.国外限制出口的关键技术工艺所需的专用生产设备和专用检测系统。

通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攻克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等瓶颈,形成自主开发能力,满足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高端装备需求。

这里提出04专项,一是缩小范围,突出 重点;二是因目前04专项完成时间和资金使用不同步。再次提出是希望国家能调整追加预算,完成专项的预定目标。

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利用市场手段建立产学研用联合体和自主创新产业体系,建设燃气轮机试验电站,重点攻关300兆瓦 (MW) F级重型燃气轮机,开展400兆瓦 (MW) G/H级重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攻关。

对重型燃气轮机,国家决定将专项费用由前期支持更改为后补贴的方式。既目前各研制单位先自行投入资金进行攻关,国家以后将依据各自取得的成效,选取最好的予以支持。

中机联重大办将积极配合能源局在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工作方面的各项安排,密切联系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在建设燃气轮机试验电站方面积极配合。

聚焦《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开展智能制造、核心软件、工业互联网等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实施先进轨道交通、智能电网、数字诊疗、智能农机等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牵头, 财政部、质检总局、能源局、国防科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智能农机装备”已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该专项将重点突破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基础技术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与重大装备智能化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化。

(三)优化产业结构(新兴产业、服务型制造)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机器人产业重点突破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高精度减速器等关键技术装备;

加快增材制造在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对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等实施高端再制造、智能再制造、在役再制造。

建立机械行业主配牵手平台,形成整机(系统)和基础件协同发展、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模式。

发展服务型制造,遴选一批服务水平高、行业影响大,带动作用强的企业和项目开展试点,加大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培育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鼓励制造业企业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国防科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近日,工信部、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下发了《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  (l+x之一)

到2018年,力争完成“5155”示范任务:

50家服务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

支持100项服务水平高、带动作用好的示范项目;

建设50个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公共服务平台;

遴选5个服务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健全的示范城市。

为贯彻落实指南,中机联制订并下发了《机械工业发展服务型制造的指导意见) ,并配合工程部于7月29日在南京召开宣贯推进会.

(四)完善技术标准

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全面复审机械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公布并废止一批落后的产品技术标准,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农业机械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标准化突破,加快机械工业量值传递技术和关键参数测量测试技术以及专用装备的开发应用,提升计量测试服务能力。

按照《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制定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行业的标准,完成100项以上智能制造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鼓励企业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开展工业计量标杆示范工程建设。(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机联标准工作部已大量的工作,座谈时可介绍。

(五)增强企业实力

 鼓励机械基础件、机床、仪器仪表等结构性 产能过剩行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明确铸造、内燃机、紧固件、电镀、热处 理、农用机械等行业的规范条件,提高质量 标准要求,引导过剩产能以及不符合规范条件且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逐步退出。

实施机械工业企业质量提升工程,推广精益制造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涉及面广、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重点地区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布区域性质量竞争力指数,围绕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培育 创建一批质量提升示范项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国资委、质检总局、国防科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中机联质量部己配合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座谈时可介绍。

(六)加快“走出去”步伐

结合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企业扩大对外贸易投资,建设一批境外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以“工程十装备十运营”方式,推动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冶金设备、工程机械等优势产品出口和国际产能合作,实施监理、维护、修理和运行全生命周期服务,带动设计、施工、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

制订中国装备“走出去"”技术标准目录,加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外文版翻译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推动计量校准结果和认证认可结果的互认采信。

加快与有关国家商签避兔双重征税协定,为“走出去”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 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市场环境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决打破地方保护,为机械工业发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依法查处低于成本价格倾销、行业垄断、地域保护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招投标市场,保护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汇报时曾提出绝对低价等于假冒伪劣,低价竞标拉低了产业发展水平等)

依托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行政处罚信息,通报曝光一批典型案例,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财税支持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有序推进减税降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逐步完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对相关产品目录实行动态调整。(向国务院领导汇报提出取消进口设备减免税和补贴的优惠政策)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的重大技术装备符合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将已有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 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扩大至重大技术装备重点领域,对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配套基础件,按装备采购额的10%抵免企业当年应纳所得税额;当年不足抵兔的,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三)完善配套政策

依托重点工程项目,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承保理赔机制。

支持机械工业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汇报中反映了机械行业应收账款比例较高,今年6月底,应收账款3.816万亿 元,同比增长9.19%,占流动资金总额的33%)

主要是支持国有企业采购国产重大技术装备,2016年率先在中央企业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采购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给予资本金补贴的试点,技术改造资金优先支持采购国产装备比例高的项目。对符合条件的机械工业产品,加大政府采购 支持力度。中机联多次汇报提出国企要带头采购国产装备。工信部装备司重装处7月15日开会,拟启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内容有增有减,指标要体现产品的先进性。

继续完善实施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调整优化试点范围,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文件下发删去“开展在役工程机械年检制度试点,对在役工程机械排放、噪声等指标进行年捡,对未通过年检的工程机械予以淘汰”)

(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高管理水平

 开展机械工业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先进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加强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实现集约高效发展。

开展机械工业企业“两项资金”(产成品占用资金和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压降专项行动,加大存货和应收账款清理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国资委、人民银行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发挥协会作用

发挥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优势,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加强行业自律,防止无序和恶性竞争。各相关行业协会要指导机械工业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抓好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积极宣传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探索设立境外长期办事机构,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专业化服务。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相关行业协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联合会多次向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提出、也直接向国务院领导提出的建议:企业“走出去”,行业信息服务必须先走出去,建议国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主要行业协会在国外设立长期驻在的非营利性机构,以了解和掌握当地国家产业投资、生产经营等所涉及的政治、经济、税收、市场以及进出口等法律、法规、政策和当地文化、消费等方面的信息情况,为行业企业走出去提供投资设厂、生产经营和市场销售等资讯服务,协调可能出现的纠纷问题,起到沟通当地政府部门,服务行业企业的作用。中机联国际部牵头组织研究课题)

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细化 分解任务要求,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 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进机械工业转型升 级、降本增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完善配套政策,加强 督促指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报告。

关于发挥协会作用

今年7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同志主持召开了部分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上重点强调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的作用问题:

行业协会多年来认真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改善环境、促进行业发展、行业自律、国际交流 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自身建设得到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贯彻 国务院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方面取得成效. 行业协会熟悉行业,贴近企业,要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是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支撑。

政府也在转变职能,为行业协会发展提供了机遇,可以大有作为。现在有关行业分业施策指导意见都已经下来了,协会都要专门研究如何将分业施策变为行动,扎扎实实做好落实工作。协助政府做好工作,要让企业知道政策,激励企业发展的活力、调动积极性,要研究解决共性问题的办法,进行细化,组织实施。

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要经常与政府部门沟通、反映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深入开展调 查研究,我们政府部门也有转变作风的任务,希望协会能够就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多反映行业的 情况问题,加强行业自身建设。

中机联召开会议研究落实55号文件

7月22日,中机联召开有关行业协会参加的会议

7月27日,中机联召开总部业务部门参加的会议,成立由会领导组成的中机联落实55文件领导小组,王瑞祥同志为领导小组组长。

8月19日,中机联召开落实国办关于机械工业 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指导意见工作座谈会。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