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10-61813199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开展技能脱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关键!
0
发布时间:2016-09-04 来源:

近日,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的通知》,决定于2016年至2020年,在全国组织千所省级重点以上的技工院校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有哪些功能?为进一步发挥千校行动的作用,政府部门和技工院校应采取哪些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日前对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郑东亮进行了相关采访。

输血式扶贫最为持久有效

记者:日前,人社部与国务院扶贫办决定联合开展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您如何看待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及作用?

郑东亮: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开展技工教育,二是开展职业培训。这一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功能及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教育自身的功能来说,扶贫开发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在现代的重要表现之一。实践证明,在众多扶贫方式中,从根本上消除贫困的最佳途径是输血式扶贫,输血式扶贫中最持久有效的方式是教育和培训。

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舒尔茨等学者提出,教育程度与经济收益提高有比较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劳动力质量越高,人力资本本身具有收益递增的重要特点。教育是形成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要通过教育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进而提升贫困人口的经济发展水平。

其二,从技工教育的特点来说,事实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其扶贫功能存在差异。技工教育的对象广泛且层次多,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要,教育目的倾向于应用型,教育方式上与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结合紧密。

鉴于这些优势,相对于其他类型、层次的教育,技工教育的扶贫开发功能更突出、更明显。主要表现为:首先,技工教育的成本更低,对于农村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学生可能更具现实吸引力;其次,相较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技工教育对于城市就业而言可能更具优势。

其三,从技工院校的现有实践来看,技能扶贫是贫困人口脱贫的直接动力。在我国剩下的5000余万贫困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人自身能力弱,脱贫的动机与动力不足,并形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我们的扶贫方式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就是要使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都能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劳动能力且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每年都能够到技工院校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实现“教育培训一人,就业创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的目标。

“精英俘获”造成扶贫资源分配不均

记者: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存在哪些突出难题?

郑东亮: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然而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与制度设计初衷相背离的是,扶贫工作中存在一些“怪现状”。

一是“越扶越懒、越扶越贫”的现象严重。贫困地区和人口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一种情况是,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完成脱贫指标,急于求成,采取“低保兜底”的方式,增加贫困户的基本收入,以实现脱贫。这种方式实质上会消磨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最终只能是越扶越懒、越扶越贫。另一种情况是,即便是产业扶持,大部分贫困地区地方政府倾向于选用“短、平、快”的项目,很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使贫困户脱贫之后再返贫。

二是存在“扶富不扶贫”现象。在某些情况下,扶贫资源的分配格局与村庄或者农户的贫困程度是不一致的。即那些贫困的、缺少资源的贫困村庄和人口只能获得很少的扶贫资源;反之,相对富裕、有较多资源的村庄和农民却获得了较多的扶贫资源。

这种情况也被称为“精英俘获”,主要指在扶贫项目中,掌握更多权力、“能力”更强的“精英”,影响甚至控制了扶贫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使得资金和项目偏离政策所设定的目标,从而造成扶贫资源的这种非均衡分配格局。

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是脱贫关键

记者:针对这些痛点,您认为,技能脱贫千校行动是否可以成为解决难题的一把“钥匙”?

郑东亮:“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是关键。我认为,解决上述两大痛点,一是要精准,二是要长效。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在这两方面都提供了解决方案:

首先,相较于传统的粗放扶贫,精准扶贫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具针对性、管理更加精细化。而发展技工教育,“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是最好、最精准的扶贫。

具体来说,在千校行动的工作要求中,一是要坚持精准帮扶。建立信息系统间精准比对机制,确保扶助对象精准识别。二是要坚持就业导向。切实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就业。三是要坚持就地就近原则。要求技工院校把本地区贫困家庭劳动者作为重点教育培训对象,降低各方面成本。这些方面都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扶贫资金与资源的分配不均。

其次,根据国家部署,“十三五”期间要精准扶贫,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其中,3000万人通过产业脱贫,1000万人通过就业转移脱贫,100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不管是产业脱贫、就业转移脱贫还是搬迁脱贫,关键是给予具备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者以就业技能。这是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是最为持久有效的扶贫方式,将有效避免短期产业扶贫造成的脱贫再返贫现象。

“五大精准”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

记者:为发挥千校行动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政府部门、技工院校等相关部门下一步可以采取哪些举措?

郑东亮:让贫困学子通过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融入城镇化进程,是切断贫困代际传递链条的有效办法。对此,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精准招生。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扩大贫困学子进入技工院校学习的机会。各技工学校要深入贫困家庭调查摸底,推荐他们接受技工教育。逐步打通技校学子的上升通道,增强技工院校吸引力。

二是精准资助。完善资助政策体系,让贫困学子“真正学得起技能”。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然而,部分贫困家庭子女还是没有机会上学。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技工教育的资助政策,大力实施“雨露计划”。

三是精准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贫困学子成长化成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双证式”课程改革模式研究,让贫困学子凭借优秀的技能就业。

四是精准培训。加强实用技术培训,让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技工院校可以建立优先面向扶贫村的“培训包”,按需施教。

五是精准就业。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技工院校要推出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Tags: